描述
无家可归的年轻人往往是为了逃避家中发生的暴力或虐待,如身体虐待和性虐待和忽视而无家可归. 这包括LGBTQ青年(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或质疑者).
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可能是:
- 在朋友家过夜或沙发冲浪
- 坐地铁或者在街上闲逛
- 用工作或性换取住宿或其他所需的资源
- 住在车里,睡在公园、废弃的建筑物或其他公共场所
- 住在危机避难所或过渡避难所
- 住在别人的NYCHA或支持性住房公寓,尽管不允许在那里
- 被迫离开家园,无处可去
导致青年无家可归的途径包括:
- 系统问题:
- 由于缺乏负担得起, 安全稳定的房屋, 青少年可能会在不稳定的临时住房选择中度过时间, 包括家庭庇护所, 在无人陪伴之前;
- 青少年经历不稳定的寄养安置或因年龄原因从寄养中心出院
- 种族主义的历史和当前影响限制了有色人种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和生活工资就业的机会
- 城市地区的中产阶级化增加了住房成本,超出了贫困家庭的承受能力
- 家庭问题:
- 青少年可能在遭受多年的身体虐待和性虐待后离开家, 家长的忽视, 紧张的关系, addiction of a family member; family inability to provide for the youth’s specific mental health or disability needs
- 家庭对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不宽容可能导致年轻人离开或被告知离开
- 经济问题:
- 家庭遭受经济危机,导致与家人分离;
- 因过度拥挤而选择或被要求离开家庭的年轻人;
- 长期的家庭贫困经历使家庭和青年难以摆脱贫困
统计数字及事实
全国流浪青年统计
- 整体, 无人陪伴的无家可归青年*占美国无家可归人口总数的6%.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7)
- 在2016年的一个晚上, 大约有35个,全美国686名无人陪伴的无家可归青年.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7)
- 2016年,89%或31,862人是18至24岁的年轻人.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7)
- 2016年,有3,824人是18岁以下的年轻人,占11%.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7)
- 在2016年的一个晚上, 大约有35个,全美国686名无人陪伴的无家可归青年.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7)
- 整体, 无人陪伴的无家可归青年*占美国无家可归人口总数的6%.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7)
无家可归的原因——纽约的年轻人
2013年纽约市无家可归青年人数统计(2013年1月单晚统计), 捕捉到年轻人认为他们无家可归的原因. (NYC CCoC, 2013)
- 34%的人认为身体、精神或性虐待是纽约无家可归的原因
- 34%的人认为与父母频繁争吵是纽约无家可归的原因
- 31%的人被赶出家门,这是纽约市无家可归的原因
- 26%的人认为忽视、父母不能满足基本需求是纽约市无家可归的原因
- 20%的人不愿意按照父母的规定生活,这是纽约无家可归的一个原因
纽约市住房不稳定和无家可归的青年统计数据
- 在2015年1月的一个晚上, 纽约州大约有2人,493名无人陪伴的无家可归的年轻人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 (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15)
- 在2015年1月的一个晚上, 纽约市市长办公室确认了总共317名居住不稳定的人. (2015年CIDI) *
- 这包括年轻人:
- 避难所
- 救助中心
- 过渡性生活计划
- 教堂的床
- 朋友家或沙发冲浪
- 医院,监狱,少管所,精神病院,集体之家
- 他们交换性行为或被迫性行为以寻求庇护的临时场所
- 这包括年轻人:
- 在这些个体中:
- 年龄:
- 2015年,有4%的人未满18岁
- 2015年,18-20岁的年轻人占44%
- 2015年,21-24岁的人占52%
- 性别:
- 53%被认定为男性
- 38%被认定为女性
- 1%被认定为跨性别女性
- 2%被认定为跨性别男性
- 种族:
- 38%的人认为自己是非裔美国人
- 25%被认定为西班牙裔
- 8%为白人
- 20%的人认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族
- 性取向:
- 51%被认定为异性恋
- 44%被认定为LGBTQ
- 年龄:
*青少年无家可归往往被低估,而且极难追踪.